了生脫死 下
《生死科學------真正超越的自在》
(摘要)了生脫死 下
繆滌源居士編輯/范古農居士校閱
轉生之方式
死者生時對佛法未具深切信仰。中陰身歧路徘徊。蹉跎莫決。因其妄念熾盛。雖經導示。仍未往生者。乃不覺近至得到生處之候。此時中陰。若遇狂風暴雨冰雹黑闇。及惡類追逐等情。一時交臨。業重障深者。即難受其恐怖。因逃避而反入苦所。若具諸善業之人。則轉至安樂之處。在此千鈞一髮之頃。因宿世未修斷淫工夫。驟見男女兩體交合。邪念妄動。心生憎愛。即投入其胎。或為馬。或為雞。或為犬。或為人。投雄者因憎惡其雄。認雌者為絕世美色。將身就之。忽感受一剎那之慾樂。投雌者憎惡其雌。心喜其雄。將身就之。亦感慾樂。瞬即昏迷。而失其知覺。此即中陰身滅。而入胎卵矣。歷若干時後。開目之下。始覺已受生一犬子身。因就窩而長大。或為一豕子身。就豕圈而長大。或為一蟻。就蟻穴而長大。或為一蟲。或為一蛆。或為犢。或為羔。當由各各業力應生何道。即生何道。各經其相當之日月年。若干不同之壽命。既受如彼彼之身形。縱欲脫換。亦不可脫。且有盲。聾。闇。啞。愚癡。穢惡。任人宰割等等。其苦痛之劇烈。言莫能盡。
按。乃至尚有生入餓鬼地獄。苦痛廣如經說。如或幸得天。人。阿修羅。三善道。但皆是輪廻生死大苦。永無休止。善知識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哀哉。汝何惡習如是深結也。汝直至今時尚沉淪生死。而未得出離者。即此惡習為之病根也。及今猶不自拔。猶若有所愛憎妒嫉於其間。豈非自陷生死苦海。永無休止。長劫莫出耶。嗟吁。汝今即當猛利振作。永不再生此至極卑劣之愛憎。妒嫉。邪念。污穢心念。汝須如是自呵自警。堅立誓願。決勿自渝。教典有云。惟有此誓願。可閉息胎門。」
轉生天界
死者求生之念熾盛。雖經如上種種導示。然極難除其幻妄。故仍未得往生淨土者。此時中陰身因仗善業力。便見天界宮殿。伎女莊嚴。遊戲快樂。種種勝事。心即歡喜。急奔赴之。且有天神持天衣伎樂來迎者。爾時送終之親屬。雖悲啼哭泣。亦不能牽動其心。而反見死者含笑怡悅。顏色清淨。緣中陰心緣天樂。故人世哀啼。亦不復念及。如生陰未成。家屬若遞哀啼。尚足牽累其心。
按。託生天界。雖較人道為上。但仍在三界。未脫輪廻。難免火宅之苦。何如西方極樂。究竟無漏之樂。
轉生四洲
中陰身具有不可思議之通靈。此通靈係中陰業力性所感成。能於一剎那間週遊四大部洲。環行彌嚕山王。或於屈伸臂頃。隨念而至任何欲至之處。乃至能具幻法之變現。
中陰身若感得彼東勝神洲之生處。即當現見一湖。中有鴻雁成群。雌雄追逐。水面遊嬉。若往彼者。即生彼洲。
按。須善自作意。堅決勿往彼洲。因往彼洲。雖得安樂。但不聞佛法。不能超脫。故不可往。
中陰身若感得彼南贍部洲之生處者。亦必現見其中有宮室輝皇者。即是。
按。苟不免求生者。此為差可。因該洲現有佛法。仍可修持超脫也。(即娑婆世界)
中陰身將感得彼西牛貨洲之生處者。將見一湖。其岸際有牛嚙草。牝牡俱有者。即是也。
按。此洲雖饒富厚。然無佛法。不可往彼。但當速反。
中陰身將感得彼北俱盧洲之生處者。將見一湖。其岸際亦有牲畜。及樹木者。即是。
按。此洲雖壽長福大。但無佛法。切不可往。故當速反。善知識對靈前當作如上之一一開示。
轉人身之揀擇
中陰身雖然流蕩於遠地。但一聞呼召。彼必立即來前。因中陰具有漏通力。且有前知回憶及明白事理之特能。生前雖耳眼不靈。此時聞性無不回復靈敏。奈彼竟為業力所牽。不免重入生死胎門。再臨人世。又中陰身。業經脫離血肉色身。非復粗質礙色。故雖是磐石。山陵。邱壟。泥土。宮室。乃至如彌嚕王山。須彌山。亦能通過。惟除菩提迦雅(即佛之金剛座)。及母體之子宮。不能穿過。(註。一入子宮。即成後身。)
按。密典有擇胎之要妙。善知識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 某某。汝善諦聽。以汝多少具有通力。且可週察於上述各大洲地。如見某洲何處有佛法者。即往彼處。若當由不淨之會合物而出生(此指父精母血等)。汝則忽覺一陣香味。聞而觸著。遂被吸入彼不淨體內。而胚胎矣。惟任何色相現於汝前(此指胎門情景)。汝切不可作彼物之色相會解。既不可有所貪想。亦不可有所憎惡。因每以善胎誤認惡胎。而以惡胎反誤認作善胎。見善胎不可生喜著心。見惡胎不可生厭惡心。惟一心住於無分別境。否則因業惑邪念。反轉入畜生道中。如有任何胎門現見汝前之時。置之不理。惟一心專誠皈命三寶。並作如下之念言。云。『我今發願。願為世王。或婆羅門。如娑羅樹之偉大長者之子。或為悉地成就者之子。族系淨無點瑕。具備聖教正信。且有廣大福報。堪能利樂眾生。』待見白色光天趣。黃色光人趣。中有妙寶宮殿。堂皇宅舍。乃至美妙園林。放心直入其中。無所顧慮。若是者。自得生於善道。」善知識當作如是導示。(七遍)
又按。如託生下賤之家。便聞種種紛亂威逼等聲。且妄見入於叢竹葦荻等非可意境。如生尊貴之家。便聞種種寂靜美妙等聲。且妄見昇宮殿。居園林等。諸可意境。
轉入惡道之情形
死者因業感所遇之黑暗。暴風。巨聲。大雪。雹石。冰刀。不一而足。恐怖欲絕。惟思脫逃。捨命狂奔。則見輝皇宮室。崖穴。地窟。草莽。荒漠。因急切避免。不暇細擇何處。但得避入一處。即不願出。以為出離即遭苦。此種畏難懼出。結果不覺反受下劣之身。而有種種不堪之苦痛也。茲將轉入惡道之情形。略述如下。
死者之業識將生於阿修羅道時。則見有可愛之樹林。及火輪。兩兩相對旋轉。如見其相。心生可喜。近其前者。即為投入阿修羅道。
死者業感將生畜生道者。見有山石穴窟或地中深洞。而必欲往者。即為投入畜生道。
死者業感將生餓鬼道者。將見一無草之平漠。或地中淺洞。朽草枯根等。是為餓鬼道之境界。倘生入其中。餓渴無極。苦痛無窮。鬼趣種類甚繁。莫能悉數。大綱可判為有威德無威德兩種。有威德者。亦名勢力鬼。具神通。富資財。雖隸鬼籍。不受餓苦。如諸夜叉。鳩槃荼之屬。無威德者。大別三類。(一)少餓類。如希祠鬼。希棄鬼之屬。(二)多餓類。如針毛鬼。臭毛鬼。大癭鬼之屬。(三)全餓類。如炬口鬼。針咽鬼。臭口鬼之屬。至威德鬼因生前能行佈施。可感鹵簿相迎。受用樂境。如生前為宰官之人。枉屈人民。不順法治。而取財物以用佈施。墮鬼神中。作鳩荼鬼。能種種變化。五塵自娛。又瞋狠憤戾。嗜酒食肉之人。生前能行佈施。死後墜地行夜叉中。常得種種歡喜音樂。飲食。(詳見正法念處經卷十六。今不具引。)
死者業感如以地獄為生處者。此時忽聞歌聲。極其悲哀淒切。即入彼中。身不自由。或被驅入內。無法抵抗。其地黑暗。屋宇或黑色。或白色。地中黑洞。道路昏暗。其中或烈火焚燒。或寒冰酷冷。乃至無量諸般無比之苦。於中受苦窮年累劫。求出無期。
又死者業感將生地獄者。自覺身為冷雨寒風所逼。見熱獄火焰熾然。情欣煖故。遂急投之。又應生大寒地獄者。先感自身為熱風盛火所逼。見寒獄涼氣爽然。情欣冷故。亦急投之。繫不能脫矣。
又死者生前造業之時。每有同伴助成。妄見先時同伴出現其中。觸動舊興。欣然赴之。赴已境界全改。遂受劇苦。
按。若見以上種種境界。當善自堅決。切不可往。惟一心皈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相救度。善知識當作如上之導示(七遍)。庶可令其往生。蓋中陰身記憶力。比生前有九倍之強。雖在生或庸。或魯鈍。既入中陰。因業力使之非常靈敏。故善知識如經開示。定有功效。或其信願雖不在西方。然仗念佛之力。亦能改惡趣而轉生人道。或天界。念佛功德決無虛擲也。
轉生傍生
死者業感轉生傍生趣者。有胎卵濕化四類。胎卵者。若慳嫉偏強。則投入餓狗等類。瞋習偏強者。為蚖蝮蛇螫。淫習偏強者。為鴛鴦鴿雀。乃至掉戲為彌猴等等。總之根本過患。則在於愚癡。又或於當生之處。見己同類可意有情。遂欣然奔赴。雖假父母因緣和合託生。然拘束條件較人類為簡。故易墮入。濕生者。有嗅知當生之處之香氣。深起愛染。便奔赴其中託生。(所謂香氣。大都均依不淨濕氣為體。亦不無父母遺質化合其間。)至濕氣之所附屬。或腐肉。或穢糞。或其他種種殘壞之物。各視其業之所近而愛染託生。化生者。龍及金翅鳥本四生(胎卵濕化)。惟化生最勝。享用與天同等。中陰若託生此類。其感境界。亦與天來迎相若。
超薦應具之條件
依密法言。成就菩提計有三等。上焉者剋期取證。中焉者命終升登。下焉者中陰成就。親屬如為作佛事功德。定有特效(念佛為主)。蓋中陰身。具有漏通力。故其被種種驚慌恐怖之所驅迫。彼當自計有何善法。令彼脫離。若有種種導示。念佛。超薦。當極感受。願樂欲聞。效力每出意表。但須具有下例三種條件。
(一) 齋戒。舉家一律持齋。來賓亦不得持設酒肉。其他污穢並須禁戒。
(二) 誠懇。對於亡者應誠懇思念。以求感通。不可以飾門面為心。不可徒委責於人。
按。宋屠長卿筆記云。「通州司馬養謙。嘗為亡夫人廣修佛事。數年後其妾暴亡。經宿甦。哭告司馬曰。妾死入冥府。見夫人被閉一暗室。謂在此間苦不可言。請急作功德。以救之。妾曰。夫人亡後。相公大作佛事。都無益耶。夫人曰。經懺薦度。固須慎選有道之僧。尤須主者齋戒至誠。乃滅罪增福。向者沙門誦經堂上。相公弈棋室中。何益之有。司馬聞之。亦大哭。乃擇戒德名僧。清淨嚴肅。作道場三晝夜。」此長卿目睹之事。斯亦孝子賢孫所當知也。
(三) 揀擇。對於法師。宜揀擇道行真正者而聘之。其恣意破戒。及唯利是視之輩。皆勿濫請。
按。法師如戒律淨行有所缺犯。或於儀規未合。或昏沉。或妄想。中陰具漏通力。以為欺誑於彼。即必自覺失望而悔生。因悔生而發瞋恨。淪入苦趣矣。善知識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某某。僧伽身即佛身。當作依法不依人想。任彼作法之人如何錯誤。必因我之意業未盡。譬如照鏡之人。其面不淨。鏡相亦復不淨。是必我自心念本不淨。汝當如是作意。至誠敬愛。則凡所修。變為純白佛事。仍不失歸於自身之利樂。」家屬如延僧為作佛事。可預對靈前導示七遍。雖修法失恭。當仍獲利益。
往生淨土
修淨業有素之人。臨終直至所往。即生淨土。不必經如上之種種境界。但七七日中。代為念佛。亦能令其增高品位。功不唐捐。至往生淨土。原本十方均可。惟極樂世界獨推緣厚。往生種種感見。依據觀無量壽佛經分之為九品。茲謹述於下。
上品上生感見三聖及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現在其前。以金剛台迎接而去。頓生彼國已。聞佛說法。即獲無生法忍。隨遍歷十方佛土。次第受記。
上品中生。感見三聖有無量大眾眷屬圍繞。以紫金台迎之。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經宿華開見佛。
上品下生。感三聖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及五百化佛來迎。即生七寶池中。經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得見佛面。
中品上生。感見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現前演說讚歎。己遂坐蓮華台往生。蓮華尋開。聞妙音聲。得阿羅漢道。
中品中生。感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來迎。即生彼國寶池中。經七日華開。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果。
中品下生。此類根機。因聞善知識開示。歡喜信受。乘願而終。不詳境界。惟既生彼國。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大勢至。聞法歡喜。亦得須陀洹果。
下品上生。感見化佛化觀音化勢至來迎。即乘寶蓮華隨化佛往生。在寶池中經七七日華開。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中生。先見地獄猛火。後忽化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即被迎接而去。生七寶池中。經時六劫。乃得華開。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下生。感見金蓮華。猶如日輪。現在其前。隨即往生。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方能開敷。見二菩薩說法。
以上三種。皆緣善知識開示念佛。及自己懺悔罪愆為主因。
淨土預兆
證無生法忍之人。十方淨土皆能隨意往生。凡夫或仗願力。或仗密力。得入淨土。皆屬帶業往生。兩種境界高下不同。其能超娑婆則一。臨終預兆約當人自見。不外淨境現前。最勝者。依正莊嚴畢具。次惟見佛菩薩。又次惟睹蓮華。然皆無與旁人也。若就旁人共感之預兆言之。觀古來聖賢往生遺跡可考據者。計有十種瑞應。
一心不顛倒。二預知時至。三淨念不失。即念頭獨羨淨土。決棄娑婆。四洗漱更衣。五自能念佛。或出聲。或默念。六端坐合掌。七異香滿室。八光明照身。九天樂鳴空。十說偈勵眾。以上十條瑞應。全具者。生品固高。其但得一。三。五條亦可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