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時輕踏著靈性的純真舞步
《智慧光影------影視戲劇裏的生活智慧》
日落時輕踏著靈性的純真舞步
出自2017淨土色彩生活佛教年刊
貝雅明珠金剛上師
本期介紹---1.西班牙/阿根廷電影: 特魯曼(港譯:人狗情未了)
外文名:Truman
製片地區:西班牙/阿根廷
上映時間:2015-09-12(多倫多國際電影節),2015-09-24(阿根廷),2015-10-30(西班牙)
片 長:108分鐘
導 演:西斯科·蓋伊(港譯:石士佳) Cesc Gay
編 劇:西斯科·蓋伊 Cesc Gay,托馬斯·阿瑞蓋 Tomàs Aragay
主 演:黎卡杜·達林Ricardo Darín,,哈威爾·卡馬拉Javier Cámara,多洛莉絲·房茲Dolores Fonzi
托馬斯從雪花紛飛的加拿大蒙特婁千里迢迢飛到了西班牙馬德里,但僅有短短四天時間可以陪伴罹患絕症的好友胡利安。
第一天,胡利安先要托馬斯陪他去獸醫那兒。因為自己生病即將離世,必須為愛犬特魯曼另尋理想的領養人,胡利安向獸醫諮詢該找什麼條件的人,以及該如何幫助失去主人的狗、照顧牠的心理問題。
對於胡利安積極地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托馬斯一時之間沒有心理準備,接著又陪胡利安去見主治醫生。醫生說要開始下一階段的化療、換藥、檢查等等,胡利安卻語氣堅定地拒絕了,他問醫生:“我重新化療又有什麼用呢?我的意思是,要是我來治療,能治的好嗎?”醫生誠實地回答:“不不…我覺得治不好了。”托馬斯忍不住插嘴,試圖勸胡利安再冷靜想想,胡利安卻說頭腦發熱的是托馬斯,並說:“我已經做好決定了。”離開時,胡利安對醫生說:“謝謝您為我做的一切,醫生!”
兩人坐上計程車,胡利安向托馬斯道歉:“我剛才其實並不想說你的,知道嗎?”托馬斯連忙回答:“好!好!” 胡利安說:“我們已經盡力了、盡力了…對吧?誰都沒有錯!”托馬斯卻賭氣地說:“但我老婆有錯,我老婆確實有錯!因為是她逼我來的,我才不想來呢!但她說我現在要是不來,以後肯定會後悔,所以…我只能來了。” 胡利安微笑聽著並理解地回答:“當然!”
到了書店,托馬斯買了狗狗心理學的書送給胡利安。胡利安自己選了一本《幫助死亡》,對托馬斯說:“就算我去泰國,也得要個導遊、地圖,或者這種書,都一樣的道理,不是嗎?”
晚上,平常陪胡利安去醫院的表妹寶拉關切地問托馬斯:“今天醫生怎麼說?你覺得他能重新考慮一下嗎?”托馬斯說:“不能了,其實他是去告別的。……對不起,但是我來的太晚了,我明白,但你看…他是第一個會離我遠去的朋友,你不知道該怎麼樣…。”
第二天,胡利安在托馬斯的酒店客房為特魯曼好好地洗個澡,就和托馬斯帶狗去和有意願收養的人家會面,並讓特魯曼留下過夜。胡利安不捨地和狗道別。
離開的路上,胡利安擦著淚說:“我們倆相依為命了這麼多年,我們一起睡覺、一起洗澡。”就要求托馬斯:“你今晚來我家陪我吧!我不喜歡一個人睡覺。”托馬斯點著頭答應了,又陪胡利安去生命禮儀公司諮詢葬禮事宜。
胡利安是舞臺劇演員,劇院老闆這天得知胡利安生病,便要他辭職回家。
第三天,兩個人瘋狂地一日往返荷蘭阿姆斯特丹,為胡利安在那兒上學的兒子尼克慶生。去程的飛機上,胡利安說尼克以為他的癌症已經控制住了,自己並沒有告知尼克實際的現況,只希望他好好過他的日子。托馬斯搖頭不能認同:“但是他有權利知道真相。”兩個人就在旅途中爭吵了起來。到了阿姆斯特丹,雖然只是倉促的會面聚餐,回程時胡利安非常滿足和開心。
特魯曼因為年齡太大被拒絕收養,胡利安和托馬斯只好再和一位女士面談。托馬斯發現這位女士有種族歧視,建議胡利安別讓她收養。
之後,兩個人在街上喝飲料,胡利安起身去廁所,卻發現自己尿褲子了,頓時非常難過,托馬斯安慰他:“沒事、沒事的,我們回家吧?”胡利安看著托馬斯說:“我以前可是個美男子,托馬斯,美男子…。”
離別前一天的晚餐由托馬斯下廚,還邀請了寶拉。在餐桌上,胡利安說:“我就趁你們心情這麼好,說兩句。”托馬斯說:“我們專心聽你說。”胡利安欲言又止:“沒什麼,只是…我決定不等到最後了。” 寶拉問:“你指什麼?”胡利安吞吞吐吐地回答:“沒什麼,呃…就是這樣,僅此而已,等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糟,糟透的時候,我就躺在床上,吃幾片醫生朋友幫我搞到的藥,然後…畫上句號,就這樣!”寶拉立時被這番話激怒。胡利安急忙解釋:“其實我之前就想告訴妳了,但是…這只是…提前一些…結束,省去了彌留之際的掙扎。我不希望妳或者我兒子淪落到給我擦屁股,或者…或者更慘,死在醫院…旁邊還圍了一圈想跟我合照發朋友圈的小護士。……我現在告訴你們,是希望你們到時候不會太驚訝。”托馬斯試著接受胡利安的想法,寶拉卻完全不想接受,怒氣沖沖地走了。躺在地板上的特魯曼吁了一口氣,這是個紛亂而悲傷的一晚。
隔天在機場最後道別的時刻,胡利安將狗繩交給托馬斯說:“我早上給牠吃了幾片藥,那樣牠能舒服些。……你到家之後,給牠洗個澡,舒舒服服的熱水澡……”,然後低頭叫了特魯曼一聲,便擁抱托馬斯說:“你們倆,一路順風”。托馬斯就帶著特魯曼坐飛機回家。
本期介紹---2.韓國電視劇: Dear My Friends(我親愛的朋友們)
外文名:디어 마이 프렌즈
發行公司:韓國tvN有線台
首播時間:2016年5月13日
集 數:16集
導 演:洪鍾燦
編 劇:盧熙京
演員表:
金惠子 飾 喜慈 / 羅文姬 飾 晶雅 / 高斗心 飾 蘭熙
朴元淑 飾 英媛 / 尹汝貞 飾 忠楠 / 朱鉉 飾 成才
申久 飾 石均 / 金英玉 飾 蘭熙的母親 / 高賢廷 飾 阿莞
李光洙 飾 敏浩 / 丹尼爾·海尼 飾 馬克·史密斯
Mark Studio的攝影師馬克·史密斯免費為老人拍照,他的工作室裏掛著許多老人的照片,這位外國青年住在喜慈的對街。喜慈和晶雅、忠楠、英媛、蘭熙和蘭熙的老母親都是多年的好友,大家相約好去拍免費的遺照,並推蘭熙的女兒阿莞擔任口譯。這群人吵吵鬧鬧、開開心心地拍完美麗自然的遺照,石均也趕來湊熱鬧。阿莞看看牆上一幅照片的題字:“We all have a time limit(生命都有期限)”,再看看輪流拍照的大家,心想:“我們都是絕症患者。第一次對媽媽的老朋友們好奇,開玩笑似地拍葬禮照的人,就算離死不遠,但今天該做的農活兒還是要做的奶奶,我們都是絕症患者,真會有一天結束看似永遠的這瞬間嗎?現在還不敢相信”。
喜慈和晶雅一起去醫院體檢,醫生說喜慈有點妄想障礙,要她注意一下。喜慈回到獨居的家中,照醫囑請人裝了監控,並在牆上貼了備忘事項:“我一個人也可以,我可以獨自生活。1.要過絕對不給別人和孩子造成麻煩的生活,2.生病了不哼哼唧唧,自己去醫院,3.療養院是第二故鄉,到了該去的時候,就笑著去,4.如果得了癡呆,一定要聽敏浩、晶雅、忠楠、英媛、蘭熙的忠告。每日讀三次,銘記於心。”之後卻想:“無論是以後死,還是現在就死,我一點也不害怕。……死也要乾乾淨淨的死。”
喜慈搭車到漢江大橋上,站在欄杆邊對自己說:“之前的人生過得很幸福吧,趙喜慈!”正想跳時,員警急奔過來拽住她,帶回了警局。喜慈雖然有三個子女,卻不願員警通知他們,好友們只好幫她交涉。出了警局,英媛柔聲告誡喜慈:“姐啊,聽到剛才的警告了嗎?你要是再敢做這種事,他們就會讓我替你關進去,再也不能做那種事了啊!”孩子氣的喜慈這時聽話地答應。晶雅則說:“自殺就上不了天堂了,你不知道嗎?信佛的我都知道。”蘭熙也說:“上帝要忙各種各樣的事情,非得讓祂再跑來操心你嗎?等上帝叫你的時候,你再過去。等祂叫你!沒叫你的時候就別去當不速之客。”
朋友們載著喜慈兜風回家。在車上喜慈唱起了歌,還舒了一口氣說:“真好,感覺能活下去了。”晶雅難過地問她到底為什麼要自殺,喜慈沮喪地說:“我連碎掉的燈泡都換不了!醫生說我有妄想症,這樣下去要是得了老年癡呆,我家善良的敏浩,最終肯定會發脾氣、肯定會疲憊不堪啊!”
後來喜慈發病了,在背上綁了東西、哼著歌在路上亂走。成才在警局看錄像時,發現喜慈背上好像背著個什麼,回想到自己曾問喜慈:“你這一輩子什麼時候最開心?”喜慈回答:“大兒子出生的時候。” 成才又問她:“那什麼時候最傷心?”喜慈回答:“大兒子死的時候。……我背著已經死了的孩子,在故鄉長長的林蔭路上,走了又走、走了又走。”石均知道這個地點,就讓喜慈的兒子敏浩留守家中,四個老人衝出去找人。
喜慈走在美麗的綠蔭道上,晶雅叫她,喜慈卻對晶雅發狂生氣,又傷心地說:“我給妳打過電話的,我說我兒子感冒了,需要幫忙,吃了藥還不好,我說了很害怕,讓妳過來一趟,妳為什麼、為什麼,每天都活得這麼苦!為什麼總是那麼累!我需要妳的時候,妳不在我身邊!……還我兒子!還我兒子!”喜慈聲嘶力竭地哭叫:“我兒子,死在我背上了!我兒子,死在我背上了!”缺憾的記憶彷彿凝結在人生的那一刻,沒有隨著青春歲月流逝。忠楠在旁邊流著淚一直哄她安慰她,晶雅也心疼地哭著抱住她說:“都怪我!”
送喜慈回到家門口,喜慈清醒了,卻因為覺得丟人而一聲不吭走進門、砰地把門關上。第二天敏浩立刻陪喜慈去醫院檢查、接受治療。
朋友和兒子都關心陪伴著喜慈,喜慈卻不想大家為她受罪,她不想當任何人的累贅,也不想給兒子媳婦添麻煩,只想繼續獨立生活。晶雅幫喜慈認清了事實:她現在已經無法自理生活了。喜慈便偷偷拜託忠楠帶她去參觀熟識的療養院,然後執意一個人留在療養院不回去。
一天喜慈在療養院看到有人來接母親,內心有感,淩晨三點打給晶雅求救:“妳不是說過嗎?妳死也要死在路上!晶雅,我也想那樣,不要像監獄一樣狹窄的房間!”晶雅開車趕去接她,在晨光中,兩個人像孩子一樣高興,但出發沒多久,車子就沒油了,只好打給忠楠。忠楠找齊了所有人,大家都帶上行囊,和喜慈晶雅一起去旅行。
從此以後,他們就時常開著露營車一起出遊,從美麗的蓮池開到廣闊的大海邊,迎著海風追逐嘻鬧。日落的時候,坐在松樹旁看夕暉映海的寧靜燦爛,肩並肩唱歌。
∞
《特魯曼》(《人狗情未了》)是2016香港第11屆西班牙電影節的開幕電影,該片橫掃2016年度第30屆西班牙奧斯卡"哥雅獎"(The 30th Goya Awards),贏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原創劇本五項大獎。《Dear My Friends》(《我親愛的朋友們》)則是韓國tvN有線台創社10周年特別企劃,劇中老戲精們雲集,精妙而具穿透力的演出戲味十足。
這兩部戲不靠顏值吸引票房收視,沒有刻意催淚的渲染情緒,也沒有故作鎮定的矯情說教,只是像生活本身起起落落、苦樂交融的自然隨筆,卻有著奇幻的寫實感,也像我們周遭鮮活的場景和熟悉的人們,在不經意間透露出戲劇的張力、衝突和趣味,不給沉悶留一點兒空間,而且配樂都非常出色,看完回韻雋永在不言中。
兩劇的主題都是“老朋友”和“老、病、死”,“死亡”是日常,而不是禁忌的話題。身兼《特魯曼》編劇和導演的西斯科•蓋伊說:“本片試著克服生命中面對自己或所愛之人生病和臨終時所感到的恐慌,探索我們對於意外、未知與悲傷的反應。”
2002年四月,為“配合政府倡導安寧緩和醫療,提供有意投入臨終關懷相關工作之志工學習專業技能之機會”,在“國立臺北護理學院明倫館禮堂”舉辦了“智敏·慧華上師基金會臨終關懷智工團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種子培訓”,指導單位是行政院衛生署。有一堂課請到了台大醫院臨床佛教宗教師:宗惇法師,當時她主講的題目是“靈性與覺性照顧-佛教徒的臨終需求與照顧”。宗惇法師現任大悲學苑住持和臺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她講過一個有名的佛教故事:“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位婦人在丈夫、親人相繼去世後,與唯一的兒子相依為命。沒想到兒子也因病去世,婦人悲痛萬分,抱著遺體到處求人幫助兒子起死回生,然而每每失望而回。最後聽說有一位大聖者佛陀具有神通力,她克服萬難到佛陀處求助。佛陀對這位極度悲傷的婦人說:‘我可以幫助你,但是你必須先到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家中要到七顆芥子來做藥。’婦人四處奔尋,卻沒有一戶人家不曾有人去世。傷心的婦人在經歷奔波與絕望後,漸漸明白了兒子的死與自己所有的遭遇和每個家庭都一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後都會離開。回到住處埋葬兒子之後,隨即請佛陀教她解脫生死的智慧。在佛陀善巧的引導下,她瞭解生命脆弱‘無常’的本質、生老病死是世間的‘常態’,因此更向內在深層的智慧追尋。經過一番虔誠精進的學習,她成為一位智慧高深的修行者。”(註1)
我的師父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死亡做準備。”
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們從一出生就粉墨登場,開演無法逆料的人生劇本,直到匆匆謝幕。我們走向此生最終幕之旅已啟程,死神為每個人都做了無差別標記,和死神之約正倒數計時,這是個無國界的宇宙信號,立刻按下緊急危機處理的紅色按鈕!不要假裝看不見。
“安寧緩和醫療之死亡準備”(註2)一文提到:“死亡準備即是生命教育,也是生與死的教育。……有生死智慧就不會有生死困頓。從佛教的立場來看,死亡準備如同高僧的修行,隨時要做且越早開始越好。”
看到至親至愛的人趕赴死神之約,一般人往往只能心亂苦惱、束手無策,很難從容以對,想要為所愛之人做點什麼卻無能為力,絕望無助之感猶如惡夢一般。
世間的愛終有一天會消逝。惟有正視死亡、修行念佛,幫助所愛之人乃至一切眾生都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都“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才是究竟真實的愛。
作家張曼娟女士說:“我們如何面對正在老去的自己,以及老去的父母親?這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學過,甚至我們社會也沒教過我們。”(註3)
作家王文華先生說:“因為對老人照顧有興趣,我到日本參觀了一個安養院。”安養院裏的照顧者讓他有感而發:“他們雖然年輕,但對歲月有成熟的態度。那種態度,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缺陷的包容,和覺悟到自己也會老而產生的謙卑。”(註4)
作家吳若權先生談到自己的母親:“其實老人家心裏的那種,她那種對於自己的身體的無能為力,對於自己必須要仰賴別人照顧,可是她又不願意變成別人的拖累的那一種心情。”母親曾跟他說:“我好怕死,我不知道死了之後要去哪裡。” 他聽了很難過:“我覺得我們學這麼多,……你最後卻幫不到你媽媽耶…幫不到自己的媽媽,因為她對人生是這麼大的恐懼。從那天開始,我就自己用更深的努力,更多的修行。然後,我媽現在她會背心經、會抄心經、會念心經。然後,她要去拔牙,痛的時候,她就告訴我說:‘我都一直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我覺得她的進步,她的進步的程度,是比我更精進的。”(註5)
《楞嚴經》卷二中,佛陀和波斯匿王對話:“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携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波斯匿王雖然年老,但是他看恒河的能見之性,和童年時相比卻沒有差別。他的頭髮白了、面容皺了,然而他純淨無染的能見自性卻不曾變老、沒有生滅,也不會隨身體死亡。
眾生本具靈妙覺悟之佛性,我們的靈覺是“無齡感”的。無論年輕年老,生命都是同等尊貴,因此當我們加入熟齡一族,也不要怕被嫌棄“加齡臭”或“老人味”,只要善用盛齡的生命精進修行念佛、積聚福慧資糧、解脫生死輪迴。
有的人像《特魯曼》劇中的胡利安,因為病痛的折磨和不想給人添麻煩,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決定採取“安樂死”的方式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如果明白生命輪迴的真相和死後的去處,就會了解到這樣的決定完全不會終結痛苦或帶給任何人(包括生者和亡者)任何的解脫,只是懷抱著可以得到解脫的想像與渴望,急著為此生劃下一個遺憾的句點,沒有好好地和這個世界說再見,無法“生死兩相安”。
“安樂死與安寧療護”(註6)一文提到:“安樂死看似是一個解決臨終病人痛苦的最佳良方,但事實上,許多接受過安寧緩和醫療的病人都表示,在安寧緩和醫療的團隊有效的緩解身體上的痛苦後,他們感受到愛與關懷,親人們也獲得充分的支持,他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分每一刻,直到壽終正寢,而不再認為安樂死是他們面對絕症時的唯一選擇。”“尊重生命-談安樂死與自然死”(註7)一文提到:“安寧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的目的是為了要罹患不治重病的末期病人,解除痛苦,謀求最好的生活品質,它無意延緩病人的生命,但也不刻意縮短病人的生命,它只是順其自然的協助病人好好的活在當下。……安樂死(Euthanasia)之定義是為減除病患的痛苦,以特定的方式(消極或積極)刻意提早終止病患的生命。……安樂死是刻意致人於死的手段,讓不會死亡的人提早結束生命。……‘自然死’可以讓病人及家屬在面對死亡、治癒已不可能時,較能肯定生存的價值與對生命的尊重,使病人能尊嚴的走完這一遭,其實這也符合了醫學倫理中的‘勿傷害’與‘行善’的原則。”
要揮別生命的困境、主宰自己的人生,必須恭敬每一個生命,包括自己無可替代的生命。不要自我懷疑、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別讓曾經遭受的痛苦和預期的悲慘結局成為生命蛻變的障礙。讓我們挺身面對和承擔,不困於過去、不懼怕未來,當下這一刻用盡全力求佛救援,才能絕處逢生,獲得真正的自由解脫。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被塵世凡心所遺忘的彌陀淨土,只要一心憶念、發願往生,就能輕鬆移民極樂國度。真誠地“憶佛念佛”,這就是大勢至菩薩為我們畫好的極樂世界往生地圖。
不認識“阿彌陀佛”的人,到了生死關頭就像一個手無寸鐵、無力奮戰的孤獨騎士,迷茫窘迫、驚慌踉蹌,不知道只要專心鎖定“阿彌陀佛”的通關密語,就能感應到阿彌陀佛的超級無敵大法力(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就能和阿彌陀佛相應,得到佛力加持),變身武功高強的鎧甲勇士。
宗惇法師說:“每個人的生命故事就像一本書,生活經驗不一樣,生病的過程也不一樣,但是臨終的心理狀態卻很接近。這個部分就和佛法互相呼應,印證佛法所說心念的力量有多強大。”(註8)
念佛是正向無染的心念,當我們轉念對應清淨光明的佛號,於念念中將生出智慧明白的正見,能透視幻象的面紗,不再追逐心中夢影、追憶心中殘像,被無明、妄想、煩惱、恐懼所惑。正確運用心念的力量才不會將自己導向迷失的虛擬未來。
我的師父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一念蓮華,此指絕無錯誤。”只要把握臨終最後一念強大的力量專注念佛決定往生蓮華淨土。師父並開示:“刀下留人!”我們都應該發心參與和推廣“臨終關懷助念”,幫助臨終者憶佛念佛發願往生、念念相續不要間斷,乃至最後一念都不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收到訊息就會出動零時差救援,及時地從死神刀下接引臨終者直生淨土不墮輪迴。
“以下由世界佛教圓覺宗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的‘往生必成口訣’,請您從現在起,牢記不忘。
1. 世間是幻,什麼都帶不走,臨終或捨報(去世)後完全放下,全心念佛,方能蒙佛接引。
2. 無論見到任何喜愛或恐怖境界,了知一切皆是虛幻、夢境,不是真的,須不取不捨,一心念佛。
3. 佛的光明非常強烈,有如百千顆太陽那麼強烈。任何時候見到佛的強烈光明,就要毫不害怕地投入佛光,或是立刻求佛接引,即能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旁邊同時會出現暗淡、柔和、模糊、適意的光明,這是六道輪迴的光明,千萬不可喜愛或接近,否則就會墮入輪迴,受苦無量。”(註9)
在旅途的盡頭暮色已臨,你不再需要一個心累的背包,放下此生的重負,喘口氣歇息,讓“阿彌陀佛”的佛號煥發清新我們的每一個呼吸。跟著阿彌陀佛的節拍、和著極樂的樂章,輕踏著靈性的純真舞步,就能和阿彌陀佛同步,下一步就是美麗極樂土,佛國的青春盛宴正要開始。
《楞嚴經》卷三說:“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圓覺宗 華藏祖師在《佛教的宇宙觀及人生觀》一書中開示:“人生在世,猶如蝶夢花開,大限到來,恰似風霜曉露,而百歲光陰,宛如南柯一夢,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淨性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迴。’”“吾人為什麼要學佛呢?為因世間有生老病死及六道輪迴。欲免此苦,只有學佛一途門徑。”
為死亡做準備、為準備做轉變、為轉變而轉念!學佛、念佛從根本撼動人生觀,在生命願望清單第一項寫上“修行”,像大偵探“福爾摩斯先生”推理懸案一般鍥而不捨、不放過任何細節,在一切失控之前破解死亡之謎,得到無量壽阿彌陀佛垂賜不死藥和無死壽才能結案。
○白眾等聽說黃昏無常偈 (出法句經上卷)
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當念無常苦空。謹慎勿放逸。
○又黃昏偈
西方日已暮 塵勞猶未除 老病死時至
相者不久居 念念催年促 猶如少水魚
勸諸禮佛眾 修學至無餘(註10)
註1 出自“佛教之臨床靈性照顧”(安寧照顧基金會網站,“靈性文章”單元)
註2 “安寧緩和醫療之死亡準備”作者:釋宗惇、釋德嘉、陳慶餘、釋宏琳、釋印本、釋印適、釋德俅、釋慧岳、釋惠敏,出自“安寧療護雜誌”第11卷第2期,頁次117–136
註3 出自“張曼娟:認真過好每一天,是我回饋生命最好的態度”(2016康健雜誌十月號)
註4 出自“王文華:安養院門楣的燕子窩”(原文刊載於王文華Facebook,授權康健網站刊登)
註5 出自臺灣電視節目“命運好好玩”,2016年十月十一日
註6 “安樂死與安寧療護”作者:林雨靜
註7 “尊重生命-談安樂死與自然死”作者:李靜芳
註8 出自“安寧病房裏的靈性花園--專訪宗惇法師”(慧炬雜誌591期,頁次10–16)
註9 請見本網站“風雨同行------病苦時的良師益友”單元:摘要“轉病苦為光明之路”
註10 出自 唐 宗密述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第2卷